专业洞察,急诊科感染性疾病诊疗的优化之路

2024年2月5日

郭 伟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硕导,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副主任。
  • 发表论文92篇,SCI 16篇。执笔《降钙素原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分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国专家共识2010版、2019版》、《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症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等6篇。主编/主译《急诊那些事儿-有图有真相》、《急诊气管镜操作实用手册》、《急诊医学技术操作流程图解》、《急诊抗感染治疗指导手册》等9部专著。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 《临床急诊》常务编委;《中华急诊医学》、《中国急救医学》、《国际老年医学》等编委。

 

导语: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种类繁多且复杂,病死率极高,抓好预防,检测与治疗十分重要。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真菌等,通过不同途径引起人体发生感染并产生临床症状的疾病。尽管目前我们在预防与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其仍然是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1。因此,防治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当前的高度优先事项,需要多管齐下,利用新的方法来进行追踪、预防、诊断和治疗。

 

本期,“医学界”有幸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郭伟教授,共同探讨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优化之路。

 

病原体繁杂,分流管理、强抓防控是关键

急诊科作为感染患者主要就诊科室之一,与其他专科不同,其患者病情常常隐匿、紧急且危重。郭伟教授强调需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群体,因为老年患者早期病程隐匿,症状不典型,即便是呼吸道感染,初期更多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乏力等,但是病情可能迅速加重,导致不良预后甚至死亡。

急诊科感染性疾病主要涉及呼吸道感染,包括近期高发的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等;另外,由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腹腔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也较为常见。还有,常常导致重症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如军团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是面临的难题之一。

此外,大众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认知需超越细菌范畴,因为病毒同样值得高度重视。病毒因其强大的适应环境和变异能力,在未来可能爆发新的疫情,且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在诊疗中,我们需时刻牢记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多样性,特别对传染行疾病要有高度警觉。

急诊科面对的病原体繁杂,患者症状各异,再加上病情急速进展,给急诊科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紧迫的工作压力。

面对诊疗上的挑战,郭伟教授强调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感染性疾病,理想状态下,急诊应与发热门诊充分合作。通过引导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分流去发热门诊进行诊治,最大程度减少其在本区域与其他患者接触,从而降低传播风险。但实践中,做到100%分流仍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做好预防是第一手准备。

对于急诊患者的预防管理,可采取简单有效的措施。例如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如排除可能导致患者血氧下降与呼吸困难的情况,可要求其佩戴口罩。同时,医护人员也需严格佩戴口罩,严格自身防护。

为防止重症感染的出现,对于耐药菌群的防控尤其需要重视,特别是院内感染。郭伟教授指出,实际上院内感染比社区感染的耐药菌携带率高,加上部分患者本身患有原发病,导致患者的愈后较差。院内感染患者死亡率也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2。因此,郭伟教授建议医院的感染防控科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加强医护手卫生的管理等,以防止携带病原体并造成传播。

对于住院患者的管理,需医护人员的做好相关工作。例如对于脑卒中患者,需注意保持患者正确的体位—高枕卧位30-45度,避免胃内容物反流误吸,从而降低肺炎发生的风险。对于导尿管、气管插管、静脉置管等导管,及时拔除是关键,以减少在体内滞留的时间,降低相关感染的风险。

 

检测技术的进步,精准治疗是趋势

郭伟教授建议对于复杂感染的重症患者,如老年人、孕产妇和儿童,积极进行病原学的检测至关重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加上新冠疫情的推动,病原检测手段日渐丰富,从抗原、抗体检测到基因检测,为明确感染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此过程中,郭伟教授提到了POCT检测手段的使用。POCT就是在患者床边,由医生或者护士操作的简便检验,这加快了病原体的检验过程。但是这项技术在发热门诊可能更为普及,在急诊科的推动使用还需积极协调医院资源。

郭伟教授指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应该是及时地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此外,也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炎症标志物检验来判断可能的病原体以及患者的感染治疗情况的进展,及时调整用药,最大程度缩短抗感染药物的暴露时间,延缓耐药的出现。

 

在面对感染性疾病时,理想方案是根据病原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精准抗菌。然而,急诊患者病情常常较急且发展迅速,而病原体在发病早期常常未知,因此,早期抗生感染治疗通常基于经验性、概率性,旨在涵盖可能的病原体,多重点关注已知会引起严重感染的细菌3

喹诺酮的出现为抗菌治疗提供了帮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例如西他沙星,是处方最广泛的广谱抗菌药物之一,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能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4。郭伟教授也表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其广泛较广的抗菌谱与良好的杀菌效果在急诊得到广泛应用。

但为防止其耐药性的产生,医生在药物使用上仍需谨慎判断,不能盲目用药。尤其是对于年轻医生。郭伟教授建议年轻医生首先需要通过文献学习、学术会议、医学教育等途径不断地进行学习、磨炼,积累用药抗感染经验。

因此,为了在临床上更好地指导急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郭伟教授在2020年组织了全国的急诊科、感染科、微生物以及药学专家,编写了《急诊抗感染治疗指导手册》(如下图)。该手册涵盖了药学、微生物学、急诊常见的各个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等多方面详细内容,并以口袋书的形式出版。郭伟教授表示,将实时关注感染性疾病前沿,计划若干年后进行更新,力争走在最新诊疗方案的前沿。

 

 

图 《急诊抗感染治疗手册》

 

小结

急诊科面临的感染性疾病种类繁多且复杂,患者病情常发展迅速。在紧急情况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凭借其较广的抗菌谱与良好的抗菌效果,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经验性治疗的有利支持。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实现理想的诊疗效果,医生们仍需采用攻防兼备、精准治疗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Standing up to infectious disease [J]. Nat Microbiol, 2019, 4(1): 1.
  2. XIA J, GAO J, TANG W.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J]. Biosci Trends, 2016, 10(1): 14-21.
  3. GARIN N, MARTI C, SKALI LAMI A, et al. Atypical Pathogens in Adult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d Implications for Empiric Antibiotic Treatment: A Narrative Review [J]. Microorganisms, 2022, 10(12).
  4. TANG K, ZHAO H. Quinolone Antibiotics: Resistance and Therapy [J]. Infect Drug Resist, 2023, 16: 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