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60年发展(三):看喹诺酮药物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

2023年1月17日

高 燕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 成员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感染科主任 感控科主任
  • 专业特长:发热性疾病、复杂疑难感染的诊治及感染防控
  •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项获得者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学专委会 常务委员
  • 中国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委会 常务委员
  •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 常务委员
  •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委会 常务委员
  • 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病学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 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呼吸道传染性病原体快速检测平台技术研究》,国自然面上项目《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协同突变规律及其对病毒生物学特性影响机制》、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北京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监测平台研究》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10余篇。参编及参译20余部医学教材及专著。参加国内多部行业指南及专家共识的编写。

 

喹诺酮类药物发展至今已经到第四代,60余年的使用历史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让我们喹诺酮药物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有了深刻的认知。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由于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好,尿药浓度高,一天一次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尿路感染1,2。新型喹诺酮西他沙星的上市为尿路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选择。

 

1、传统经典喹诺酮药物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的价值和地位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是否结合复杂因素,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3;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感染,如结石手术前后的尿路感染、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等。对于复杂性的尿路感染,有部分会进展成尿毒血症,属于临床上的急危重症3

尿路感染的抗感染治疗除了要关注感染的类型,还要关注感染的菌株情况。尿路感染的致病菌检出率前五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检出非发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目前国内肠杆菌产ESBLs耐药的问题严重,给临床上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5

尿路感染抗感染治疗在口服药物中推荐磷霉素、呋喃妥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6。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尤其是左氧氟沙星,尿药浓度高是血药浓度的100多倍,所以在临床上经常会发现,尿培养的报告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但临床应用又是有效的。这主要是因为MIC值等的测定都是以血药浓度为参考的7

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这得益于它可以静脉注射、口服序贯和一天一次服用方法,安全性好等特点。在它问世后的这60年来,无数患者已从中获益。

 

2、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的需要结合当地病原学分布,耐药特点及国情相关因素

在《中国泌尿系统感染诊治指南》和EAU泌尿感染指南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推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病原学分布差异、耐药差异,药物的可及性的差异,患者的接受程度和医保的差异性有关8。此外,国情的差异性不容忽视。例如:国外患者少,床位充裕,上尿路感染的患者也可能收治入院;而我国患者多,床位紧张,复杂性的尿路感染一般都以门诊治疗为主。由于多差异性的存在,喹诺酮类药物因同时有静脉制剂和口服制剂,一天一次,符合中国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

 

3、新型喹诺酮西他沙星为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的新的选择方案

西他沙星对G菌抗菌活性强,包括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9,这是优于左氧氟沙星的地方。西他沙星的适应症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其疗效与左氧氟沙星相当,安全性也较好9

尽管西他沙星对于G菌抗菌活性增强,但是对于重度院内感染患者来说,由于西他沙星仅有口服剂型,因此临床不推荐严重感染,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作为首选,但是可用于中重度感染控制后的序贯治疗和出院带药10

 

 

 

参考文献

  1. 环丙沙星说明书
  2. 左氧氟沙星说明书
  3. EAU Guidelines on Urological Infections. 2021.
  4. Hyun-Sop Choe, et al. 2018 ;24(4):278-283.
  5. 黄勋,等.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1-9.
  6. G.Bonkat, et al.EAU Guidelines on urological infections.2020.
  7. 许锡荣,等.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16-18.
  8.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5, 36(4):241-244.
  9. 西他沙星中国说明书
  10. Chitprasong Malaisri, et al.J Infect Chemother. 2017;23(8):556-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