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估计的1000万例肺结核病例中,印度占27%,在2017年报告的640万新发病例报告中占了26% – 使其成为结核病高发的30个国家之一1。印度政府于是启动了2017 – 2025年国家战略计划(NSP),以在2025年之前消灭结核病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全球消灭结核病是指每百万人口中不到一个结核病例3。
研究表明,在印度,私营医疗机构是50-70%的结核病患者的第一就诊接触点,与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相比,开出的抗结核药物的数量是其两倍4。但是,一项最近的研究表明,印度私营医疗机构的结核病治疗质量并不理想 – 从而使人们怀疑到2025年消灭结核病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该研究报告称,在总共2,602例患者 – 提供者之间的互动中,只有35%是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正确管理 – 大多数医疗服务提供者安排了胸部X光检查或者将患者转诊接受进一步治疗4。 包括药敏测试在内的微生物测试并不常见;抗结核药物的使用率非常低,仅为4.5%(118次互动),且只有45例此类病例被认为进行了正确的治疗4。
据说,私人医生对于病人都是特质化治疗,缺乏一致的医疗方案4。该研究的作者对这种行为提供了两种解释: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合理诊断结核病方面存在困难,以及提供者为了追求经济收益而偏离了既定的标准 – 导致诊断能力差,从而无法提供正确的管理4。
总之,解决提供给患者的结核病治疗质量对于印度到2025年实现其消灭结核病的目标至关重要 – 这可能需要制定国家指导方针以加强私营医疗机构的参与。